图片频道 > 图片流

“年味儿”也怀旧!那些记忆中的自制春节零食

作者:刘畅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7-02-04 16:29:11
分享
 
 

新华社北京2月4日新媒体专电题:“年味儿”也怀旧!那些记忆中的自制春节零食

新华社记者

新春佳节仍在进行时。想必对当今大多数人来说,过年期间享用各色美味佳肴已是寻常之事。但或许在大鱼大肉、杯盘狼藉的间隙里,往昔物资匮乏时代曾让人垂涎三尺的自制春节零食的记忆,也会悄然涌上心头,勾起我们对于旧日“年味儿”的怀恋。

新华社各地记者在春节期间,或走访街头,或采访亲友,寻觅那些记忆中的自制春节零食,以飨“吃货”。

零食:糖环

坐标:澳门老城区下环街市“牛记油器”

记者:刘畅

吴泽霖是“牛记油器”第三代传人,30岁的他脑海中一直有这样一幅画面:70多年前,祖父吴义牛在春节前夕推着小车在沿街叫卖自制的油器零食——糖环、脆角、煎堆……咽着口水的孩子们追着小车整街地跑着,跳着。

吴泽霖所说的“糖环”,是用面粉、白糖等食材捏成莲花的形状,放到油锅里炸,直到炸脆出锅。除了糖环外,类似口味的零食还有脆角、煎堆、牛耳仔、豆沙角等等。这些食品有个共性,就是油、甜、脆——人们希望在春节的时候多一点油水、多一些甜蜜,来年能过上‘家肥屋润’的好日子。

“年味儿”也怀旧!那些记忆中的自制春节零食

  糖环香甜酥脆,非常受欢迎。(新华社记者 张雅诗 摄)

在四、五十年代的澳门,普通华人的日子都过得清苦,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对传统佳节的重视程度。普通人家的父母为了让孩子吃好一些,只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嘴馋的孩子们只要出门串巷,便能“捞”到味道各异的别家零食。

因为生意好,平时只有吴泽霖和父亲两个人的小铺,在年关前又请了岳父、岳母来帮忙。一家人早上六点钟就开始点火生炉,直到傍晚时才打烊休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标签: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