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崔永元用iphone自拍 盘点用iphone自拍的明星
历史上第一张自拍
从历史角度看,自拍真的是自画像的一种新兴子类,是近年来科技发展的一个副产品,并非像1900年代柯达Brownie相机那样的摄影革命。
1839年诞生的历史上第一张人物肖像照,就是一张自拍照片,当然也是世界上首张自拍照,由摄影师Robert Cornelius拍摄。
Robert Cornelius在他父亲位于费城的煤气灯进口公司后面架好了相机。在拿掉镜头盖之后,他迅速跑进画面,端坐了超过一分钟时间,然后重新盖上镜头盖。这张照片现在收藏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
另一张著名的自拍照是1840年的《扮成溺死者的自拍像》(Self-Portrait as a Drowned Man)。
艺术历史学家Kandice Rawlings表示,在早期摄影中,摄影师把镜头对准自己似乎是一种自然趋势。摄影很容易被用作表现自我的工具,让我们对自己的形象做出“控制”。
在自拍热潮来临的几十年前,艺术家Jean-Francois Chevrier就曾指出,进行自恋式凝思的最好场所是卫生间/浴室。看看现在社交网络上大量的“厕所自拍照”就知道了,镜前自拍已经是自拍的最大子类别,不仅超出了厕所范围,还有电梯和健身房里的镜子。
然而,当代的自拍又与历史上的自拍有着显著不同,区别在于当代自拍的即时性和分享性,拿起智能手机就能拍下无数张照片,然后可以分享到Instagram这样的社交网络上,得到好友的赞或评论。这是一种网络化的摄影。
反映社会与文化
很多研究者用“社交媒体驱使的自恋症”,“对自我认识的手淫”,“虚拟的小我”来形容自拍。南澳大学的学者Karen Nelson-Field认为,自拍是一种自我品牌行为,为我们获得目标社交圈的认识、支持和互动提供机会,与商业品牌促销类似。就像在试图贩卖一个最优版本的“我”:积极、快乐、成功、骄傲,穿着漂亮的衣服或者不穿衣服,性感、有诱惑力。
如今,针对自拍的研究也多了起来。一个由8名数据科学家、数字文化专家和艺术历史学家组成的团队,最近发起了一个有意思的研究项目——SelfieCity。
他们采用面部识别技术,对发布在Instagram上的3200张在全球5个城市拍摄的自拍照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每个城市人们自拍的特色。这5个城市是曼谷、柏林、莫斯科、纽约和圣保罗,拍摄者的平均年龄是23.7岁。
他们得出的结论:
1.在Instagram上选取5个城市的人物照后,只有不到4%是自拍。
2.自拍者绝大多数是女性,特别是在莫斯科,女性自拍者是男性的4.6倍。
3.圣保罗人最喜欢在自拍时笑,而莫斯科人笑得最少。
4.圣保罗人比其他城市的人都喜欢歪头自拍。
“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目前,研究者还在争论一个现象:自拍是否是一种艺术?
保守者认为,自拍绝对不是艺术,它过于容易创作,且随意散播,而摄影艺术是要用心去创作的。
但开放者认为,影像的稀缺性曾经使摄影有别于生活,而现在,摄影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自拍可以被看作一种“大众艺术”,就像德国艺术家Joseph Beuys所说的,“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很多自拍作品已经被放在博物馆展览。当然,这不是说所有自拍都能被看作艺术品。
自拍也引起了争议。比如,自拍的禁区在哪?当你在出席葬礼时,在骚乱和事故现场,在灾难发生后,自拍是否合适?
最后,笔者表示遗憾的是,为什么青奥会上巴赫自拍时拿的不是中国国产手机?难道是为了和都教授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