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古城上演“空城计” 大半仿古建筑空置荒废
2015年5月3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空无人烟的街道图片作者:京哲/CFP
中国网6月24日讯自2003年起秦皇岛市山海关对古城内开始进行古城改造,大批为旅游建设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众多城内居民也被前迁出安置。十余年后的今天,山海关古城内大半仿古建筑以及院落已经荒废闲置,尤其以城北建筑为甚。当年熙攘的古城早已随着大批的新建仿古建筑喧嚣不再。
这样的一幅画面是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在开发之初没有想到的。
2013年6月底,山海关古城,零星的几名游客走马观花式地参观着古城内大同小异的仿明清建筑,商家们则在冷清的店内热盼着游客的到来。这样一个时间节点,应是旅游业的旺季,但山海关古城却没有在这样一个时期热闹起来。
“古城里的商铺基本上只能在 6月末到 8月底的暑假期间才能赚到钱,其余时间难有盈余。”一位在古城经营着一家小饭店的老板张丽无奈地表示。
10年前的 2003年,列为“河北文化一号工程”的山海关古城复建计划浮出水面,一场规模浩大的古城保护开发工程开启了山海关古城即将涅槃重生的大门。
按照规划,这里将在保护古建筑的前提下进行仿古建筑的开发,并开发建设餐饮、酒吧、旅馆等现代旅游设施。建成后,古城的风貌与品位将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古城并称。
张丽也是在这样的宏大规划下以年 8万元的租金进入了古城的商业市场,期待着美好的未来。但每况愈下的游客率击碎了她的期待。
仍停留在观光游阶段、商业气氛过浓及规划不合理都致使山海古城的蝶变未能成形。
“万里长城第一关”蝶变
山海关古城始建于明洪武14年(1381年),主要由关城、东罗城、西罗城、南翼城、北翼城以及卫城、哨城等组成。作为万里长城上最为完善、最为知名的军事城防体系,它北倚燕山、南近渤海,紧扼华北、东北咽喉,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2003年,作为“奥运游”的重点项目及河北省重点项目,山海关古城开启了复建之门。
按照规划,山海关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将本着“保护第一,合理开发,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在保护古城明清风貌、保留古城原有特色建筑的前提下,改造、整饰不和谐建筑,复建已毁的特色建筑,使山海关古城成为一个再现明清时代古城历史风貌、具有丰富旅游内涵、优化旅游环境的世界级旅游胜地。
其中,在“保文、复古、建新”的原则下,山海关古城城外建设新的生活区,西罗城作为旅游配套服务中心,关城和东罗城进行新建、整饬、修复。并按照不同的功能和主题,划分为 6个区域,分别是大明城军事体验区、东四坊休闲游憩区、市井文化体验区、历史文化展示区、四合院商住区和西关旅游服务区。还有东西和南北两条大街,其中东西大街是明代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以展示军事、文化、名人府第、古道历史为主;南北大街是清代建筑风格的商业步行街,通过市井民俗文化全面展示山海关古朴厚重的民风。
整个开发工程总投资预计18亿元。
2008年 7月,山海关古城对外敞开了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