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古城上演“空城计” 大半仿古建筑空置荒废
2015年5月3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古城,地书图片作者:京哲/CFP
运营之殇
红火的开幕场景没有持续,经过 5年的运营之后,张丽家的生意及古城内大部分商铺陷入冷清、寂廖。
张丽尽管多有无奈,但由于租金低,且身兼老板与服务人员,她的饭店还在支撑。但斜对面那家颇具规模的饭店却早已大门紧锁。“他们家面积大,一年租金 13万元,这两年古城游客越来越少,没有人来消费饭店也就关门了。”
其实,在山海关古城里正在营业的大部分商铺跟张丽的小店一样,出售一些简单的食物和旅游纪念品。由于游客不多,他们一年只营业 4个月,“从‘十一’到‘五一’这段期间,古城里的小商铺基本都不营业,那时游客很少”。
古城经营陷入泥淖。
“2011年到山海关考察时就已发现,居民搬迁后新建的古城在夜晚如‘鬼城’般萧条。”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戴学锋表示。
对于这样的现实困境,业内人士将其定位为———旅游产品发展初级、商业化过浓所致。
“原住居民纷纷搬离,目前没有迁走的居民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既没有经济实力又舍不得离开的老人,有些商铺则租给了生意人。由于原住民搬迁及活力渐失,古城北面的商铺从 2007年至今均处于关门闲置状态。”山海关古城一位经营一日游人士表示。
在工程推进 4年后留给中国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董耀会最大的印象就是“拆多了”。“对现已开发的区域,文物保护专家此前曾做过多次应该保留的历史遗存的计划,但计划一步步地退让。”
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山海关古城在规划之初,就有“城内 51 %的建筑和多数居民都要拆迁与搬离的决定”。
“如此过于商业化的布局有悖山海关古城的历史文化定位。作为自古以来的军事重镇,山海关古城应该重点推进这一方面的文化及其相关产业,但现在看来其商业目的过浓。”一位考察过山海关古城的古城营销策划人士表示。
实际上,山海关古城只是目前全国古城改造大潮中的一个缩影,如何让改造开发古城的商业化慢下来,更好地挖掘古城的文化价值还是一门课题。